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广东省东莞市:“世界工厂”的“请”和“让”

  新华社记者 颜昊 肖文峰

  被称为“世界工厂”的广东省东莞市,面临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压力,变“招商引资”为“选商引智”,为了引进耗能少、污染小的项目,宁可选择放缓GDP增速。2006年,共有90多个超过50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被东莞“让”在门外,一批成长性好、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自主品牌的企业被“请”进了东莞。

  “三来一补”模式面临新问题

  1978年,这里最早产生了从事来料加工、来样加工、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企业,然而,让当地官员颇为尴尬的是,东莞作为“世界工厂”造不出一个自己的世界品牌。尽管近年来当地引进了一些以IT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,但主要凭借劳动力价格优势贴牌代工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,在国际分工链条中只能处于最底层。

 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对记者说,“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,劳动力和土地便宜的优势已经慢慢消失了,在这个时候如果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型,东莞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。”

  “选商引智”,破解瓶颈的新探索

  松山湖,东莞市南郊一片72平方公里、湖泊丘陵交错的产业园区。这里被东莞市委和政府看作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一个引擎,承担着吸引外来高技术产业、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升级当地经济产业结构的任务。

  “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目前的任务已经不是‘招商引资’而是‘选商引资’和‘招商引智’。”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蒋亚军说。为了引进耗能少、污染小的项目,2006年,东莞将90多个超过500万美元的项目挡在门外。

  连续几年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初见效果。今年前三季度,东莞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.45%,比广东省下降3.26%的平均水平高出6.19个百分点;单位GDP耗电量下降5.84%,比广东省下降0.78%的平均水平高出5.06个百分点,下降幅度为全省最大。

  “真正的转变,至少还要十年时间的努力”

  “东莞人口、资源和环境压力的根源就在于多年形成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。”市委书记刘志庚对记者说,“我们现在只是刚开始探索,要真正实现转变,起码还需要十年。”

  穿梭在东莞各个街镇的快速道路之间,一些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依旧是“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”。唐振初说:“由于产业发展规模大,上下游配套比较成熟,因此,尽管人力成本上升,加工型企业还是不想走。他们往往只承担加工环节而已,对他们进行‘转型’和‘升级’并不容易,政府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。”

  目前,针对一时走不了的加工贸易型企业,东莞市已经专门设立了转型、升级服务中心,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、投资方式选择指导以及开拓国内市场的操作指导等。然而,要想使一个以加工环节发展起来的“世界工厂”彻底转变竞争优势,东莞仍需要努力。

  据新华社广州12月7日电

  (法制日报)